首先,新是事物的一种属性。

在《辞海》中,新是指刚生出的东西或新生的事物。《周易·系辞下》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是两仪生四象,四象成八卦。"这里的"太极"指天地未分之前混沌状态,"两仪"(阴、阳)则指阴阳二气。可见,新就是万物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变化的过程。

其次,新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例如: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是农业生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铁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开始从事工业生产。又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建立在对旧事物否定和抛弃的基础之上,而新的物质文化成果的涌现则是建立在对旧的物质文化成果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处在不断地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

再次,新的范畴与旧的概念相对应。

一般来说,凡是过去已经存在的,现在仍然存在的东西,就叫做旧;反之,凡是现在还不存在,但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就叫做新。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名词、术语,以及某些概念、理论等,都属于旧的范畴。而那些正在形成、发展的、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就属于新范畴。

第四,新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事物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研究某个问题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它,必须把它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之中。

最后,对于同一类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它是真理、科学、正确的东西,有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那么正确、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这表明人们对同一类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因而也就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综上所述,所谓的新,并不是某种绝对不变的状态。相反,它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某一领域内的各种因素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有量的方面的也有质的方面的。量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该领域内各个要素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化。质方面则主要表现为该领域的本质特征、内在规律、发展趋势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才使得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了不同的视角、观点和方法。从这个角度讲,没有绝对意义上的 新 和 旧 ,只有相对的 新 与 旧 。